(2023级)
课内学时数:46
课程实践学时数:8
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所有专业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编制人:陈莹陈淑庄柯燕云刘丹娜陈晓燕赖少坤孙文雄陈婷婷江丹芝谭少莹
说 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章节 |
内 容 |
课时安排 |
备注 |
理论(课时) |
实践(课时) |
1 |
绪论 |
2 |
|
|
2 |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
5 |
1 |
|
3 |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5 |
1 |
|
4 |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
5 |
1 |
|
5 |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
5 |
1 |
|
6 |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
10 |
2 |
|
7 |
第六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
10 |
2 |
|
8 |
复习 |
2 |
|
|
9 |
考试 |
2 |
|
|
总计 |
|
46 |
8 |
54 |
第1页共10页
7 |
第六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
10 |
2 |
|
8 |
复习 |
2 |
|
|
9 |
考试 |
2 |
|
|
总计 |
|
46 |
8 |
54 |
三、教学建议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教学内容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案例、讨论
教学内容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
2、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解、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
第2页共10页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辨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4、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讨论、辩论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第二节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认识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理解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要求大学生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精神的含义及作用
2、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需从哪些方面努力?
3、如何理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4、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教学手段与方式:多媒体、案例讨论、作业汇报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3页共10页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讨论、影像资料等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第三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
第4页共10页
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
3、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4、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小组讨论、影像资料、作业汇报等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三、弘扬家庭美德
四、锤炼个人品德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发展史。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明确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使大学生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构成,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以及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法律权利和违法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3.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4.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5.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及其之间的关系;6.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第5页共10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五、实践教学部分
第一章 专题——人生价值观大拍卖(1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收集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资料,筛选后制作拍品(人生价值观清单),并以PPT形式展现。
2、制定并公布有关拍卖规则、注意事项等
3、教师担任拍卖师,学生作为竞拍者,按照公布的规则进行拍卖活动
4、每拍卖成功一样商品,教师组织学生谈感想,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自己在生活中最看重的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
5、拍卖会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章专题 (1学时)(任选一项)
形式1:辩论赛——个人理想重要还是社会理想重要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时代使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展现青年学子应有的风采。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辩论赛辩题,明确实践要求。
2、师生确定辩题参辩正反方学生和主持人、计时员、正反双方的辩手。
3、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准备。
4、辩论赛开始,双方辩论团进行陈词、开篇立论、攻辩、自由辩论、结辩等环节。
5、教师对辩论赛的选手表现进行点评,作最后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形式2: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
第6页共10页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的调查,使当代大学生明确人生目的,明确个人理想,认真剖析人生意义,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理想。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问卷设计与制作。
3、学生在设定范围内分发问卷(可通过网络形式)。
4、收回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
5、分析统计结果,总结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类型。
6、结合被访大学生的问卷回答情况,总结什么是科学的、正确的人生理想,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理想。
7、任课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在课堂上作汇报交流。
第三章专题 (1学时)(任选一项)形式1:视频分享——我的家乡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进而更加热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校园,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乡情、国情,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实践活动方案
1、布置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的人文、地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2、召开“分享我的家乡”交流会,提倡学生用多媒体展示
形式2:参观心得汇报——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引导学生感受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践爱国之行。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3-4人为一组),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并指定1人为组长,负责小组参观的事项及课后作业的收集等。
3、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地参观某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求在参观前做好准备工作并收集相关资料(如条件不允许学生外出,可借用“打卡广东红”app)。
4、每组学生在参观活动结束后,完成一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报告。
5、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第四章专题(1学时)(任选一项)
形式1:PPT/视频制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拍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布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具体主题,学生能够根据不同主题从实际学习生活深入挖掘,拍出相关图片或者微电影,从而自觉地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3-4人为一组),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并指定1人为组长,负
第7页共10页
责小组分工事项及课后作业的收集等。
3、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
4、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形式2:人物访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践行者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践行者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采访,使学生感受其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楷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决心,帮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3-4人为一组),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并指定1人为组长,负责小组分工事项及课后作业的收集等。教师指导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访谈。
4、学生将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并形成一份书面材料(需要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提供访谈对象的介绍、访谈的问题;第二,对于访谈过程的描述;第三,对于访谈结果的分析和陈述)。
5、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第五章专题 (2学时)(任选一项)
形式1:PPT/视频制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汇报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汇报,增强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识,为开创未来,推动社会道德发展和进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3-4人为一组),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并指定1人为组长,负责小组分工事项及课后作业的收集等。
3、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业形式可以将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用PPT的形式展示,也可以用视频的形式展示)。
4、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形式2:校园观察——校园不文明现象之我见我行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对校园不文明现象进行观察,进而了解大学生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表现,让学生在观察、调查、分析中明辨是非,升华道德情感,并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3-4人为一组),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并指定1人为组长,负责小组分工事项及课后作业的收集等。
3、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中多个场合(教室、宿舍、食堂、操场等)进行观察,观察内容以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为主,可用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
4、要求各小组对不文明现象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设计解决问题的对策,每小组形成一份书面材料上交。
5、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第8页共10页
6、教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综合点评。
形式3:微视频制作——传承优秀家风家训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主题微视频制作,增强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识,让大学生在良好家风的熏陶感染中养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3-4人为一组),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并指定1人为组长,负责小组分工事项及课后作业的收集等。
3、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
4、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形式4:情景剧场——社会公德再现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生积极表演情景剧场,学生能够体会在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而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学生自由组队,结合自身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以社会公德为主题编写剧本并进行排练;
3、将排练后的成果拍成视频作业上交。
4、教师组织交流并进行点评。
第六章专题 (2学时)(任选一项)形式1:观看视频——“法治中国”选编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树立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
(二)实践活动方案
1、组织学生收看“法治中国”节目,并学习运用法律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讨论,请几位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
形式2:知识竞赛——“与法同行”法律知识竞赛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旨在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校园内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教师划定知识竞赛的准备范围,公布竞赛流程及竞赛规则等事项。
3、学生做好知识竞赛的相关准备工作。
4、知识竞赛结束后,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综合点评。
形式3:走进法律——旁听法庭庭审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庭审,实现学生与法律和法律的“零接触”,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审判活动的运行过程,进而帮助学生认识法律部门,感受法律权威,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
第9页共10页
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旁听法庭庭审的准备工作。
3、学生在旁听结束后,提交旁听法庭庭审活动报告。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并对实践活动和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形式4:剧场表演——模拟法庭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再现法庭庭审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审判活动的运行过程,进而帮助学生认识法律部门,感受法律权威,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二)实践活动方案
1、任课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要求。
2、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模拟法庭庭审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取剧本、角色扮演、设备配置等。
3、在剧场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并对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六、课程考核
总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考勤)50%+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占总评的50%,由作业(包括书面与实践作业)、课堂表现和考勤组成由任课教师给出成绩。
七、建议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 2014年9月第1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 2017年11月第1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 2020年6月第1版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年4月第1版
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