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学时数:8(课内)
适用专业范围及层次:全院所有专业学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2、课程任务与目标
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1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3、教学方法
讲授法、现场演示、体验式参与、评比点评。
(二)课程教学要求
1、结合需求,全程指导。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组织、渗透和强化就业指导,突出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的功能。
2、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介绍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学会依法维护劳动权益。
3、充分运用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动员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下列前期课程为本课程支撑的提供一定的能力基础
1、《形势与政策》掌握国际国内形势,识别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2、《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发展前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通用能力、
求职技巧、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信息准备、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创新创业能
2
力等。
(四)教学中应注意和处理的问题
1、就业指导目标的差异性,各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实行差异化的方针。
2、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仅仅是要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还要针对基础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指导,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要求。
4、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在新形势下放低身段、调整心态,能够从基层做起。
5、建设现代化的就业指导信息平台,在专门的就业指导网站的基础上,加强对区域内各个学校的招聘会信息及时发布,网站还可以张贴就业形势介绍、大型招聘公司介绍、面试流程面试技巧讲解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结合广东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文件夹精神,对于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学计
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章 节 |
内容 |
理论课时 |
实践课时 |
小计 |
第一部分 |
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
7 |
1 |
8 |
第二部分 |
职业发展规划 |
6 |
2 |
8 |
第三部分 |
提高就业能力 |
6 |
2 |
8 |
第四部分 |
求职过程指导 |
6 |
2 |
8 |
第五部分 |
职业适应与发展 |
3 |
1 |
4 |
3
合计28836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对应第一、二章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4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一)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职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三)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5
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四)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 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
对应第三、四章
第三部分: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
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
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
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6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对应第五、八章
第四部分: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一)搜集就业信息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二)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
1.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2.求职礼仪;
3.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4.面试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
(三)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
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
7
(四)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对应第六章
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
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
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2.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
(二)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变化;2.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3.工作中的人际沟通;4.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实习见习。
8
对应第七章
第六部分: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
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
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创业计划大赛。
注:第六部分内容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开设,教学大纲为了体现课程
四、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分散在各章节中)【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侧重于对知识的应用,不局限于课堂,分布在以上七个单元模块中采取其它灵活方式,提前做好相关环节设计(选题、分组、总结、评分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或体验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教师可按照实际的情况,选择其中2-3个实践项目,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实际的资源条件等完成。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撰写及参赛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并且选拔优秀学生作品代表学院参与省级项目比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锻炼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规划能力。
2、模拟应聘
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多对一”结构化面试模拟,设计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将有关角色对应的知识点和要求融入相关情景中;也可采用“无领导小组
9
讨论”模拟,指定一个案例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经过各种观点和思想的碰撞、提炼,在规定时间内共同找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或结果。
模拟应聘适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在个人形象设计、面试技能等方面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
3、毕业生代表返校经验分享会
可邀请已毕业的校友代表(公务员、教师、创业、求职等)与同学们分享其求职体会和职业经历的感受,包括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分享让学生感受求职的过程,思考他人成功或失败原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求职能力的目的。也可以在某项实践环节结束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各自的收获与不足。
经验分享适用于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期望、调适求职心理、培养职业能力、启发创业等教学内容。
3、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组织学生对校内老师代表、已毕业的校友代表(公务员、教师、创业、求职等)、师兄师姐代表、亲友代表等的访谈职业人物等活动,通过对同学们分享其求职体会和职业经历的感受,包括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形势,更好地认识职业世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合理的职业期望。社会调查适用于帮助学生自我认知,了解就业环境,更新就业观念等教学内容。
4、素质拓展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过程中得到启发,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与总结,发掘、交流和总结经验体会。通过素质拓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诚信意识、时间观念等素质。
素质拓展适用于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职业素质。
5、职业体验
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参观访问,或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以就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兼职工作,让学生走入社会,亲自体验行业情况,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以及社会对人才具体要求的了解。同时,使学生在
10
实践体验中找出自己欠缺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加以锻炼和培养,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经验。
职业体验适用于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识和竞争意识,增加实习经历。【教学重点】
1.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2.总结评比评分。【教学方法】
课内讨论、现场演示、体验式参与、评比点评等。
五、考核方式和要求
根据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考查”。根据学院考查课程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第十八周结束本课程考核工作。课程的考查内容是根据当年度学生就业形势和需要,围绕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实践性、应用性问题,布置命题,开卷测试,为了突出《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要求,教研室成员讨论决定,《就业指导》考查的成绩占总学业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学业成绩的60%。
平时成绩的依据是课堂考勤、课堂讨论、完成教师要求的作业要求情况,教师做好平时分数的登记工作;期末考查通过学习通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线上考试,最后成绩为期末考查成绩。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二版)黄淑敏主编,2023年5月重印版,航空工业出版社;
2.《新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李君霞主编,2018年9月第2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就业指导理论、案例与实训》何小姬主编,2015年2月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4.《招聘选拔人才案例系列》和《赢在中国》创业指导等音像资料;
5.《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训练》谢珊主编,2011年9月第1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6.《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程良越、谢珊主编,2011年8月第1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7.《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第3版)戴裕崴2010年9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师用书》谢珊主编,2014年3月第1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大学生创业规划》陈德明主编,2014年6月第1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指导教研室2023年9月1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