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2021-03-18 10:53   审核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2020级)

课内学时数:36

课程实践学时数:18

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所有专业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与考查相结合

编制人:陈淑庄

说 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章节

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1

绪论

2



2

人生的青春之问

4

2


3

坚定理想信念

4

2

课堂讨论

4

弘扬中国精神

6

2

观看专题影片

5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

4


6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6

4


7

第六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8

4

案例讨论

观看视频

合计


36

18

54

三、教学建议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案例、讨论

教学内容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

2、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总的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辨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互动交流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教学手段与方式:多媒体、案例讨论、调查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三、做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讨论、《感动中国》影像资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关系,了解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必要手段,强化公民基本公德意识,遵守公共法律规范,做有道德、遵纪守纪的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阐述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得价值主体多元化,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公共生活的问题;

2、尤其是要选择与大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展开分析讨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什么是道德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二、社会公德

三、职业道德

四、家庭美德

五、个人品德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一、向道德模范学习

二、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五、实践教学部分

绪论专题 时代新人的使命(2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同时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大学生成才目标。

(二)实践活动方案

1、大一新生的学习规划

2、学生谈感受

人生青春之问专题 楷模的影响(2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帮助学生明确理想信念对于人们成才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树立科学理想信念和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

(二)实践活动方案

1、组织学生观看励志演讲视频

2、组织学生讨论和讲述观后感

中国精神专题 分享我的家乡(2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进而更加热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校园,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乡情、国情,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实践活动方案

1、布置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的人文、地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2、召开“分享我的家乡”交流会,提倡学生用多媒体展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拍实践(4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布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具体主题,学生能够根据不同主题从实际学习生活深入挖掘,拍出相关图片或者微电影,从而自觉地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实践活动方案

1、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院校做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片展或者视频资料

2、观看视频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设计,第6周收集作品做初评,第10周作品展

公德大德私德专题 道德的选择(2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生活的深入了解、观察,给出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全面认识、分析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活动方案

1、让学生思考著名的道德的选择,面对道德难于选择的情景,抽选学生参与

2、让学生讨论,学会思考分析每一种选择背后的深刻问题

法律专题 观看“法治中国”视频(4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树立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

(二)实践活动方案

1、组织学生收看“法治中国”节目,并学习运用法律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讨论,请几位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

社会公德专题——情景剧场(2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生积极表演情景剧场,学生能够体会在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而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

(二)实践活动方案

1、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

2、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积极拓展课题情景剧场

3、组织大家评比,给予小组奖励

职业道德专题 职业规划(2学时)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现状,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积极寻找实现角色转换的有利途径,踏实进入社会。

(二)实践活动方案

1、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进行自我评估(针对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等等)

2、设定职业规划:给自己设定具体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整理一下,要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要培养哪些能力,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素质等。

六、课程考核

总成绩=考查成绩50%(作业、课堂表现和考勤30%,学生品德表现20%)+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占总评的50%,由作业(包括课内与课外作业等)、课堂表现和考勤组成,占30%,由任课教师给出成绩;学生品德表现(合作精神与态度和参与实践项目的表现)占20%。

七、建议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

1、《思想道德修养》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次印刷

2、《法律基础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版

3、《法律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5次印刷

4、《法律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2次印刷

2020年10月1日修改

关闭窗口